close

上週我很榮幸的接受了台北教育大學-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的林副教授專訪。

副教授看中【轉帳幫】有加入過不同加速器及園區的創業背景,特地來請益關於研究計畫「新創都市論在臺北:新創公司之空間-組織動力與制度創業精神」議題。

不過,訪談中,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倒是關於市場問題。副教授還很可愛,特地小聲地問我說:「銀行會不會擔心你們搶走他們的客戶,所以較不願意開放?甚至等沙盒實驗成功,就直接把業務拿走?」

其實針對這件事情,我一直是樂觀看待。我跟教授解釋,比起競爭,其實銀行會更樂於與我們合作。

原因呢?其實背後的邏輯思維,我認為和最近炒的很火熱的議題 — — 開放銀行(open banking)是同樣概念。

 

開放與閉鎖?銀行應更樂於與第三方業者合作

 

開放銀行是近年國際金融科技發展上的一大突破,諸如香港、澳洲、英國、以色列、墨西哥等國皆是,而台灣目前也正積極適度開放。而究竟在這波改革的浪潮之下,開放銀行到底可以為大家生活帶來什麼改善呢?

說明之前,先來解釋一下, Open Banking的基礎概念

 

...

開放銀行是指銀行透過與第三方平台合作,以開放應用程式介面(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;API)共享金融數據資料,也將金融數據的主導權還給消費者,使消費者可以獲得更多元的金融服務。

...

 

簡單來說,金融大數據,提供API給第三方業者串接,共享金融機構的數據資料,就有機會創造出更多新的商業模式,藉此推動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更深層地合作與競爭,以追求客戶利益極大化。例如:客戶身分認證、信用評等、客戶服務、詐欺偵測、協同推薦等,除此,未來這些數據有機會做為精進政府政策或學術研究等參考依據。

當傳統銀行面對數位轉型的挑戰時,開放銀行成為一個很好的解套,不僅可達到雙贏局面,銀行可接觸更多客源、第三方產業也節省大數據相關成本。

 

銀行隱憂?涉及資安、個資保護風險

 

過去客戶龐大的資料,一直是銀行業者私有的資產。因此,對於共享客戶資料,讓人第一個產生的擔憂就是,資安、個資問題如何解決?

報導就指出有一名銀行業者認為,其實銀行不是不願意開放資料,而是在既有的架構底下,若開放出來,恐怕對客戶權益有受損疑慮。舉例來說,第三方服務業者是不是會透過優惠方式「引誘」客戶開放資料,「如果是很私密性的資料,不見得隨便一個密碼就可以讓它授權,銀行當然要考慮到可能發生的後果。」

又根據國際金融機構Finastra與IDC Financial Insights合作開發的亞太地區「開放銀行成熟指數」顯示,仍有高達80%及71%的銀行認為,開放銀行的網路資安問題及個資保護的維護問題有待加強。

 

...

針對於此,以目前歐洲的作法是,將客戶資料通通加密,且只有在主管機關監管下的公司才可以使用資料,而且,過程中通通會記錄追蹤。而英國的第三方服務業者,是必須經過英國金融監理總署(FSA)受理註冊並審核後,才能進一步與銀行業者合作。
至於台灣金管會資訊服務處處長蔡福隆則建議,台灣可以參考香港的做法。去年七月,香港當局開放API框架,讓50 組金融數據讓第三方平台使用,依照香港金管局的規劃,會先從開放銀行產品與資料開始做起,大約一年後開始接受銀行產品申請服務,才會慢慢進入真正的金融交易,以「循序漸進」的方式讓業者民眾慢慢熟習開放銀行運作。蔡福隆認為這不僅可以促進產業彼此競爭,還能刺激金融業者推出更多創新服務。
東吳大學會計系教授沈大白也提出方法,建議以「去識別化」制度應用在金融科技產業,來克服隱私問題。

...

 

圖片來源:聯合新聞網

 

開放與收斂之間,仍是非改革不可的金融模式

 

然而,開放銀行已經成為勢在必行的規劃。例如,以英國為例,其前四大銀行包辦了8成英國經常帳戶(Current Account)。而且,這群銀行用戶更換經常帳戶的轉換率只有3%,比英國的離婚率還低,民眾就算會換配偶,也不見得會換銀行帳戶。」,因此,傳統銀行不需要任何進步也同樣能生存。

而將眼光放回台灣呢?

對銀行而言,不公開內部數據只是暫時性的保護,封閉數據將使銀行無法利用共享數據和金融科技的創新技術,提供客戶更加多元的產品和服務,也將大大減少數據的價值,更會降低整體金融體系運行的效率,造成巨大社會成本。

至於資安保護制度,台灣未來的法規除了應明確規範個資使用安全規範外,也需能因應金融科技下應用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之需求,這樣才能讓金融服務在資安保護下創造消費者需求的最大利益。

另外,也應多著墨參考國際上的運作模式。以澳洲為例,現任總理史考特·莫里森(Scott Morrison),本身對於FinTech就有深刻的了解,且上任以來史考特·莫里森維持2~3周固定跟專業顧問商討金融科技政策,才能讓澳洲在金融上快速的轉型。

 

實際發生的雙贏金融開放案例

 

圖片來源:資策會

 

【身分認證簡便化 — — 瑞典BANK ID】

客戶在使用政府其他機構的服務時,只需輸入開戶銀行認證ID與密碼,便省去重複申請的程序。以臺灣目前手機支付錢包超過60種來看,與其讓客戶不同錢包都重新註冊,若能使用一個銀行認證ID及密碼登錄,便利性將會大大提升。
 
【信用評比 — — 大陸螞蟻金服】

中國大陸螞蟻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評分為例,透過大數據分析、雲端運算、機器學習等技術,蒐集來自阿里集團電商購物與支付寶數據,從客戶行為表現挑選數據來建立統計與預測模型,給予不同客戶信用評分再提供給其他產業使用,租車、酒店住房、禮服租用等行業都受惠。此服務未來對於電子商務、微創業、群眾募資或服務業等應用場景都是潛力領域。

【多層應用 — — 英國Monzo銀行】

英國的數位銀行Monzo銀行,於2016年釋出API,提供「手機開戶」「自動記帳」「手續費全免及匯率自動換算」「多人分帳」等服務,成功創立一家沒有實體店面的銀行。

【國際購物 — — 台新銀行】

台新銀與日本「Buy日貨」網站合作,透過身分認證API,讓台新卡友無需重新註冊帳號就可以在網路商城購物,享受更快速的消費流程。且因身分認證是在台新銀行的網路環境完成,兼顧隱密性及安全性,而透過紅利點數兌換API,民眾可更方便、更即時的使用信用卡紅利點數。

【理財筆記應用 — — 凱基銀行】

凱基銀行與合作伙伴CWMoney理財筆記的App合作,將凱基銀行的生活繳費功能內嵌在理財筆記的App中。

 

...

除此,當金融業掌握部分公司戶、個人戶資產與負債數據時,對於總體經濟及個體經濟趨勢預測將可帶來不錯的分析角度,例如:平均存款最高的鄉鎮、貸款金額最高的年齡層、經手最多台積電或HTC的證券商或法人、學費負擔最重的區域、現金支付比例最低的縣市等。未來政府或研究單位將機會從金融業、證券業、銀行業、保險業找到實際數據用以佐證或修正政策規劃。
 
 豐當金融業能透過開放API將內部金融數據與運算資源包裝成更多API商品,不論是透過直接收費、服務互補、利潤分享等模式販售數據與運算服務,或採取結合外部開發商共同發展創新應用,都將帶給民眾更多體驗。
所以,與其說是競爭,開放銀行更像是一種面對新時代的解決方案,未來,開放銀行將帶來什麼改變,值得令人期待。

...

 

*本文參考多方意見與新聞資料

*若喜歡這篇文章,請給予鼓掌並分享原文出處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轉帳幫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轉帳幫 的頭像
    轉帳幫

    轉帳幫TransferHelper Blog

    轉帳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